Recommend产品展示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2025-09-24 00:56:4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金属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十岁的李沐阳刚刚结束了一场激烈的花剑对抗,尽管汗水浸透了白色的击剑服,他的眼睛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已经半年没摸过剑了,今天终于回来了!”他激动地说道,不远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正微笑着观察着训练场上的每一个孩子,眼神中满是欣慰。

“这一刻我们等待了太久。”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看到孩子们重新拿起剑,脸上洋溢着纯粹的笑容,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重返剑道的喜悦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各类击剑场馆和训练基地已全面恢复运营,据北京市击剑协会统计,截至目前,全市89家注册击剑俱乐部已全部恢复线下课程,学员回流率超过85%,青少年击剑参与人数甚至较此前增长了12%。

在海淀区一家击剑培训中心,周六早晨的课程刚刚开始,二十多名6-12岁的孩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步法训练,前进、后退、弓步突刺,一系列动作虽然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

“刚开始恢复训练时,很多孩子的体能明显下降,技术动作也生疏了。”资深击剑教练张涛告诉记者,“但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的投入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他们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这种热情也感染了我们教练团队。”

王钰指出,这种“回归热”不仅体现在参与度上,更反映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上。“击剑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培养的专注力、决策力和坚韧品格,正是孩子们在经历特殊时期后最需要的。”

安全与乐趣并重的回归之路

为确保击剑运动安全有序恢复,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案,王钰介绍,协会要求各俱乐部实行分时段训练,严格控制同时段训练人数,保持足够的训练间距,所有器材设备每次使用后都必须彻底消毒,训练场所保持通风良好。

“我们特别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王钰说,“不建议孩子们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训练,而是从基础技术、步法和体能恢复开始。”

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负责人刘静告诉记者,他们采取了“小班化”教学模式,每节课不超过8名学员,同时增加了更多游戏化训练内容。“我们发现,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击剑游戏,孩子们更容易找回状态,同时也保持了训练的新鲜感。”

为了弥补疫情期间的训练空缺,北京市击剑协会还推出了“重返剑道”系列活动,包括技术复习课程、体能恢复计划和小型交流赛,这些活动特别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淡化竞争性,强调击剑运动本身的乐趣。

击剑运动的独特教育价值

王钰认为,击剑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在一对一的对抗中,孩子需要独立观察、判断和决策,这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击剑礼仪的学习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格。”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教授表示,击剑作为一项个人对抗性项目,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在击剑比赛中,输赢是很直接的,学会如何优雅地获胜和体面地失败,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赵女士的儿子学习击剑已有三年,她告诉记者:“我发现孩子通过学习击剑变得更加专注和自律,即使在疫情期间不能正常训练,他仍然每天坚持做一些基础练习,现在能够回到俱乐部,他特别开心。”

研究表明,击剑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包括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些能力对学术表现和日常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科技赋能击剑训练

疫情期间,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多项线上培训项目,这些创新在恢复线下训练后仍被保留并发展,王钰介绍,协会开发了击剑技术视频库,收录了从基础动作到高级战术的系列教学视频,供学员在家复习和练习。

一些俱乐部引入了科技辅助训练设备,如电子感应服、动作捕捉系统和虚拟现实训练设备,使训练更加精准和有趣。

“科技不是要取代传统训练,而是增强它。”王钰表示,“通过这些工具,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动作和战术应用,从而更快提高。”

在海淀区一家高端击剑训练中心,记者看到了最新引入的VR击剑训练系统,学员戴上VR头盔后,可以与虚拟对手进行对抗,系统会实时记录和分析每一次攻击和防守的数据。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这太酷了!就像在玩电子游戏,但同时又能真正提高我的击剑技术。”正在体验该系统的12岁学员张天翼兴奋地说。

击剑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北京市击剑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青少年击剑人口持续增长,目前长期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已超过万人,王钰认为,这与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有关。

“过去家长更看重学业成绩,现在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体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王钰说,“击剑作为一项绅士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气质,自然受到青睐。”

为了进一步推广击剑运动,北京市击剑协会计划开展“击剑进校园”项目,与中小学合作开设击剑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协会还将加强教练员培训,提高基层击剑教学的质量和规范性。

在竞技层面,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队也已恢复正常训练,积极备战全国性赛事,王钰透露,北京计划举办更多青少年击剑比赛,为年轻选手提供实战机会。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大批专业运动员,而是让更多孩子接触和喜爱击剑运动。”王钰强调,“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结果。”

重回剑道的深远意义

对于孩子们来说,重回剑道不仅仅意味着恢复一项课外活动,更代表着生活正常化的信号。

心理专家李静教授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习惯养成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疫情期间,孩子们失去了很多集体活动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现在重返运动场,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调适和社会化过程也非常重要。”

在石景山区一家击剑俱乐部,10岁的刘思涵正在帮助第一次来体验的同学穿击剑服。“我先教你基本姿势吧,”她认真地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勇敢地出击。”这种小教练式的互动,在各大击剑馆中随处可见。

王钰观察到,孩子们通过击剑训练建立的友谊特别牢固。“在剑道上,他们是对手;在剑道下,他们是朋友,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很有好处。”

展望未来

随着暑假临近,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策划一系列夏令营和体验活动,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击剑运动,王钰表示,协会将与各区体育部门合作,推出价格亲民的体验课程,降低参与门槛。

协会还将举办青少年击剑文化节,通过知识讲座、装备体验和历史展示等形式,全面介绍击剑运动的文化内涵。

“我们希望击剑不再被视为‘贵族运动’,而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尝试的体育项目。”王钰说。

对于击剑运动的未来,王钰充满信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剑道,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这种热情将推动北京击剑运动不断发展壮大。”

在采访结束时,王钰看着训练场上一个个活跃的身影,感慨道:“这些孩子是中国击剑的未来,也许他们中不会每个人都成为专业运动员,但这段击剑经历将永远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宝贵财富,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他们创造最好的环境,让孩子真正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训练厅里又响起裁判员“开始”的口令,两名小剑客相互敬礼后,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剑尖相交的铿锵声,伴随着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脚步声,奏响了一曲重返剑道的欢快乐章。

搜索